表1 不同憎水性等级的图像特征描述(注:θr接触角)
HC值
|
绝 缘 子 表 面 水 滴 的 状 态
|
1
|
仅形成分离的水珠,大部分水珠θr≥80°
|
2
|
仅形成分离的水珠,大部分水珠50°<θr<80°
|
3
|
仅形成分离的水珠,水珠一般不再是圆的,大部分水珠20°<θr≤50°
|
4
|
同时存在分离的水珠和水膜(θr=0°),总的水膜覆盖面积<被测面积的90%,最大的水膜面积<2cm2
|
5
|
总的水膜覆盖面积<被测面积的90%,最大的水膜面积>2cm2
|
6
|
总的水膜覆盖面积>被测面积的90%,有少量的干燥区域(点或狭窄带)
|
7
|
全部试验面积上覆盖了连续的水膜
|
(2)改进形状因子法
通过计算绝缘子憎水图像中的最大水珠(或最大水膜)的面积比K和形状因子fc,并依据表2-1所示判据来进行分级。面积比K的计算公式为:
(2-1)式中,最大水珠(水迹)的面积和图像总面积的单位均为像素。形状因子fc由专用计算公式得到。
2.3 绝缘子憎水性带电检测操作细则
(1)绝缘子憎水性带电检测应选择良好天气下进行,不易在雷、雨、雪、雾等天气下进行,同时环境湿度应尽量不大于80%。
(2)绝缘子憎水性带电检测时,为了防止喷水装置储水瓶中的水结冰以及喷出的水雾在绝缘子表面结冰,环境温度应高于0℃,但不应大于40℃,以免水分蒸发过快。
(3)绝缘子憎水性带电检测时,风力应不大于4级。
(4)待测杆塔的三相绝缘子串均应进行憎水性测量;对于每串待测绝缘子,可选择位置合适,便于测量且老化现象明显的1-2片绝缘子进行测量。
(5)绝缘子憎水性带电检测一般需3名及以上工作人员,其任务分工是:塔上喷水操作1名,塔上拍摄操作1名,地面指挥1名。
(6)登塔前,喷水操作人员在喷水装置的储水瓶中装满去离子水,并检察装置是否漏水,电源电量是否充足;拍摄操作人员检查摄像机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
(7)根据情况选择录像或拍摄方式,若为拍摄方式则在喷水结束后应迅速完成拍摄,若为录像方式则应和喷水操作同时开始并在喷水操作结束10秒后,结束录像。
(8)喷水操作人员调节喷头的出水方向使其与待测伞裙表面基本垂直,使喷水装置的喷头距离待测伞裙约20cm,开始定量喷水操作。
(9)一基杆塔测量结束后,两名塔上操作人员返回地面;将憎水性图像导入笔记本电脑中,并通过憎水性分析软件进行憎水性状态的判断,存储判断结果,同时存储测量时的背景信息。
(10)记录检测的背景信息,包括:绝缘子型号、安装日期、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时的天气、光照、温度、湿度和污染情况等。
注:现场风力较小,温度较低(但高于零度)可以直接用拍摄模式来获取憎水性图片。